我逮着个在重庆待了好几年的印度人唠嗑,直接问:"你们印巴那仗到底谁赢了?"他眼睛瞪得溜圆,跟见了外星人似的:"不是你们中国帮我们赢的么?""那难道是巴基斯坦赢的?"得,这大哥估计在脑子里把中印关系和印巴冲突搅成浆糊了——人对自个儿认定的事儿,那叫一个轴,八头牛都拉不回来。
有回跟朋友去家里吃饭,他媳妇端了盘麻婆豆腐上来,他爸刚夹了一筷子就皱眉头:"这豆腐咋还放糖?"儿媳妇把围裙一解,叉着腰跟老爷子杠:"重庆人炒菜就爱搁点儿糖提鲜,您没吃过啊?"老爷子把筷子往桌上一摔:"我在牛角沱混了三十年灶台,哪个老师傅教过放糖?"小两口眼瞅着要掀桌子,老爷子气哼哼下楼买了三碗凉糕,结果儿媳妇往凉糕上"呲溜"浇了勺辣椒油:"甜的不吃!"我在旁边捧着碗笑出眼泪——川菜放不放糖这事儿,跟火锅点鸳鸯锅还是红汤锅一个理儿,自个儿碗里的还没嚼明白呢,偏要扒拉别人锅里的。
说到这儿我又想起另一件事。前儿跟楼下张嬢摆龙门阵,她说她闺女非把老家的腊肉蒸着吃,嬢嬢急得直拍大腿:"腊肉咋个能蒸?得煮!煮软了切片才香!"闺女举着手机翻菜谱:"网上说蒸腊肉能锁住油,更健康!"母女俩为这事儿吵了半宿,最后嬢嬢偷偷把蒸好的腊肉又拿去煮了,闺女发现后边啃边嘟囔:"还是妈煮的有味儿。"你看,哪有啥子绝对的"正确"?不过是从小到大的味儿刻进骨头里了,跟刻在老茶馆的八仙桌上一样,擦都擦不掉。
去年跟同事去吃小面,他非要把油辣子挑出来,说"太辣伤胃"。我乐了:"你小时候在四川长大,咋个不吃辣的?"他挠头:"后来去了广东,吃不得辣了。"我拍他肩膀:"你以为你现在是广东胃?你骨子里还是四川人,只是把辣藏到胃里头了。"人呐,就像杯泡了几十年的老茶,外表看着淡了,可茶味早渗进泥里了,哪能说换就换?
其实仔细想想,这些争来争去的,哪有绝对的对错?不过是各人在自己的生活里泡久了,口味、习惯都成了老茧,碰不得也改不得。就像我老家有个说法,"老树根下的土最护根",人呐,守着自己的那点"老理儿",就跟守着根似的,踏实。你非说我的根扎歪了,我还跟你急呢——毕竟,这日子是自己过的,又不是给别人看的。
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
天牛宝配资-正规配资炒股-炒股实盘配资-股票配资链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